通乳颗粒(好护士)

通乳颗粒(好护士)

OTC(甲类)

英文名:TongRuKeLi(HaoHuShi)
主治:

药品说明书:

  •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通乳颗粒
    商品名称:好护士
    英文名称:TongRuKeLi(HaoHuShi)
    汉语拼音:Tongru Keli

  • 【成份】

    黄芪、熟地黄、通草、瞿麦、天花粉、路路通、漏芦、党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王不留行、柴胡、穿山甲(烫)、鹿角霜

  •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

  • 【功能主治】

    益气养血,通络下乳。用于产后气血亏虚,乳少,无乳,乳汁不通等症。

  •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3次。

  •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 【禁忌】

    尚不明确。

  •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勿过食咸味、酸味,宜食富有营养的食物。2.恶露过多者不宜服用。3.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合并有肝病、肾病、心脏病、结核病等疾病者,应向医师咨询。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若乳房红肿热痛,或乳汁突然减少,应去医院就诊。5.服药7天,乳汁未见增多,应去医院就诊。6.若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乳儿有不良反应,均应停药并向医师咨询。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贮藏】

    密封

  • 【规格】

    每袋装15g

  • 【包装规格】

    15克*20袋,15g*12袋/盒,15g*10袋/盒

  • 【有效期】

    36个月

  •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54179

  • 【说明书修订日期】

    2010年10月01日

  •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辽宁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简称:好护士

医师专业问答:

问:奶水不够可以用通乳颗粒么

答:通乳颗粒可以辅助改善奶水不够。通乳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汁不通畅的情况。通乳颗粒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分泌改善乳汁不足。如果奶水不够是由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通乳颗粒可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如果是由于乳腺炎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应先治疗原发病,再考虑使用通乳颗粒。在使用通乳颗粒时,应注意观察乳房是否有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提高乳汁分泌量。

问:通乳颗粒可以改善奶水不足的情况吗

答:通乳颗粒可能有助于改善部分因气血虚弱导致的奶水不足。通乳颗粒中的黄芪、党参等中药成分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对于产后气血两虚引起的乳汁分泌减少或不畅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然而,对于其他原因如肝郁气滞等造成的奶水不足,则可能效果有限。在使用时应咨询医生,并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此外,还应注意个体差异,有些女性可能存在对某些药物过敏的情况,此时不宜使用通乳颗粒。建议产妇在哺乳期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的食物,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以促进乳汁分泌。如果奶水不足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问:奶水不足吃通乳颗粒有效果吗

答:通乳颗粒对部分产妇奶水不足可能有效果,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通乳颗粒中的药物成分有助于疏肝解郁、活血通络,从而促进乳汁分泌。因此,对于一些因气血虚弱或乳腺管堵塞导致的奶水不足,服用通乳颗粒可能有效。然而,其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且对于严重气血亏损或乳房疾病,可能需要其他治疗方法。在使用通乳颗粒前,应咨询医生并确保其适合个人情况。此外,如果奶水不足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如母体营养不良、压力过大等,则通乳颗粒可能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奶量。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通乳颗粒可能对某些产妇有帮助,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休息也是增加奶量的重要手段。

问:奶水不够可以用通乳颗粒么

答:通乳颗粒可能有助于增加奶水,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乳颗粒中的中药成分有助于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从而促进乳汁分泌。因此,在医生建议下使用通乳颗粒可能有助于改善奶水不够的情况。然而,个体差异较大,效果也因人而异,所以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宝宝已经适应了奶粉或辅食,或者是因为母亲身体状况不佳导致奶水不足,那么单纯依靠通乳颗粒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同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维持充足的营养供应和良好的身体状态。此外,定期监测母乳喂养情况,并及时咨询医生的意见,确保母婴健康。

问:通乳颗粒哺乳期可以吃吗

答:通乳颗粒哺乳期一般可以吃,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通乳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是黄芪、熟地黄、通草、王不留行等,具有益气养血、通络下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亏损、乳汁不下等症状。如果哺乳期女性出现了气血亏损、乳汁不下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通乳颗粒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哺乳期女性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盲目服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等。另外,哺乳期女性在服用药物期间要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如辣椒、冰淇淋、炸鸡等,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治疗。

问:通乳颗粒对孩子吃奶有影响吗

答:通乳颗粒对孩子吃奶是否有影响,一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在哺乳期内遵医嘱服用,一般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如果哺乳期女性私自服用通乳颗粒,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腹泻、过敏等不良反应。通乳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黄芪、熟地黄、通草、王不留行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血、通络下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产后乳汁不下、乳汁稀薄、乳汁量少等症状。如果哺乳期女性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通乳颗粒,一般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如果哺乳期女性私自服用通乳颗粒,可能会导致药物中的成分通过乳汁进入孩子体内,从而导致孩子出现腹泻、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另外,建议哺乳期女性在服用药物期间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问:喝通乳颗粒下奶好使吗

答:喝通乳颗粒下奶可能比较好使,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通乳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黄芪、当归、熟地黄、通草、路路通等,可以起到益气养血、通络下乳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产后乳汁不下、乳汁稀薄、乳汁量少等症状。如果产后女性出现乳汁不下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通乳颗粒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如果产后女性的乳汁分泌较少,服用该药物后可能达不到较好的下奶效果。如果产后女性的乳汁分泌较少,除了可以服用通乳颗粒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有利于下奶的食物,比如猪蹄汤、鲫鱼汤等,同时还可以适当让宝宝多吸吮,能够促进乳汁的分泌。如果服用药物后,乳汁分泌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产后女性在服用药物期间,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疗效。如果女性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问:通乳颗粒肝受损可以吃吗

答:通乳颗粒肝受损一般不可以吃。通乳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是黄芪、熟地黄、通草、王不留行等,具有益气养血、通络下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乳汁不下或稀少、乳汁量少、乳汁不通或乳汁中的脓液,有助于产后恢复,还可以改善产后乳汁量少的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肝受损的情况,一般不可以吃通乳颗粒,因为通乳颗粒中的药物成分可能会加重肝受损的情况,不利于病情恢复,还可能会加重病情。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其他药物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是肝火旺盛引起的乳汁不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龙胆泻肝丸、柴胡疏肝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气血两虚引起的乳汁不通,可以遵医嘱服用生乳汁、补气血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补中益气丸、阿胶补血口服液等。建议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盲目自行服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问:喝通乳颗粒乳房刺痛怎么回事

答:服用通乳颗粒乳房刺痛一般是部分乳腺管疏通所致。因为乳房在分泌乳汁之前,乳腺管有可能会处于一种闭塞状态,乳汁分泌的过程中,部分乳腺管需要疏通,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轻微的疼痛。随着乳汁的分泌,乳汁在乳腺管内堆积,造成乳腺管内的阻塞,也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哺乳期间,乳房应该注意避免受凉、受寒,注意排空乳房,避免乳汁的淤积,可以有效地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问:喝了通乳颗粒后乳房有点刺痛感,怎么回事

答:喝了通乳颗粒后乳房有点刺痛感一般多考虑与乳腺管损伤、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若患者由于乳腺管损伤,在药物治疗后未得到恢复,从而出现喝了通乳颗粒后乳房有点刺痛感的症状。由于通乳颗粒具有益气补血、通络下乳的效果,在患者服用药物后,会出现相应的药物反应,从而表现为喝了通乳颗粒后乳房有点刺痛感的症状。

上一个:双橘颗粒(杨济生)

下一个: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达必佳)

相关药品:

药品分类 [全部]
疲劳
咳嗽
便秘
流感
疼痛
心绞痛
硬化
贫血
失眠
糖尿病
头痛
糖尿
乏力
腹胀
衰弱
湿热
扁桃体炎
气管炎
感冒
月经不调
关节痛
高血压
心悸
过敏
尿道炎
宫颈炎
肺炎
阴道炎
骨关节炎
溃疡
湿疹
上呼吸道感染
目赤
慢性肝炎
肠炎
冠心病
软组织感染
消化不良
胀痛
神经衰弱
附件炎
胃炎
头晕
痛经
气滞
麻疹
肝炎
绞痛
咽痛
瘀血
风湿性关节炎
2型糖尿病
膀胱炎
荨麻疹
眩晕
下呼吸道感染
神经痛
痢疾
鼻炎
脓疱
肺结核
咽炎
呕吐
湿痹
瘙痒
皮肤软组织感染
淋病
伤口感染
偏头痛
脓肿
十二指肠溃疡
结膜炎
腰膝酸软
喉炎
口干
喘息
健忘
风热感冒
耳鸣
乳腺癌
蜂窝组织炎
前列腺炎
抑郁
白细胞减少
营养不良
舌生疮
痉挛
肾病
流行性感冒
口舌生疮
心力衰竭
无力
热感冒
气短
急性扁桃体炎
中耳炎
急性支气管炎
盆腔炎
带状疱疹
咽喉炎
胆囊炎
白血病
胸闷
尿路感染
扭伤
食欲不振
骨质疏松
血虚
黄褐斑
鼻塞
肝硬化
动脉硬化
利尿
恶寒
哮喘
胃溃疡
水肿
复杂性尿路感染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炎
口渴
肝损伤
泌尿系统感染
肿胀
绝经
佝偻病
咳痰
脑血栓
高脂血症
皮肤瘙痒
支气管哮喘
创伤
类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支气管炎
牙龈肿痛
慢性咽炎
紫癜
结核病
自汗
嗳气
恶心
原发性高血压
瘙痒症
腹腔感染
湿热下注
骨痛
气喘
伤风
疲乏
慢性胃炎
吞酸
耳聋
疱疹
高血脂
坐骨神经痛
中风
皮炎
拉肚子
败血症
缺铁性贫血
白带
脾虚
溶血
肾炎
小儿感冒
胸痹
角膜炎
热咳
痛风
气滞血瘀
口苦
肝癌
尿频
免疫缺陷
淋巴瘤
皮肤病
血热
厌食
抑郁症
流鼻涕
肾虚
脑膜炎
头昏
粉刺
骨质增生
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