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X射线诊断机

乳腺X射线诊断机

处方药物

英文名:
主治:

药品说明书:

  •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乳腺X射线诊断机
    汉语拼音:RuXianXSheXianZhenDuanJi

  • 【成份】

    本机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 X射线发生装置:医用X射线管组件、高频X射线高压发生器、高压电缆、医用X射线防护屏、控制台、手闸。b) 投照架:X射线管头升降架、压迫器、压迫器压力显示控制装置、防散射滤线栅、医用X射线限速器、暗盒仓。c) 其它:管头升降脚踏开关、压迫器升降脚踏开关、暗盒。性能指标:1.最高额定容量: a) 大焦点:40Kv/100mA/0.1sb) 小焦点:40Kv/25mA/0.1s2.管电压调节范围:20Kv-40Kv3.管电流调节范围: 大焦点:32mA~100mA小焦点:10mA~25mA4.电流时间积:1~400mAs

  • 【适应症】

    用于对妇女乳腺增生、肿瘤的X射线摄影诊断。

  • 【规格】

    RXG-1

  • 【执行标准】

    YZB/辽0032-2011乳腺X射线诊断机

  • 【批准文号】

    辽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300019号

医师专业问答:

问:乳腺癌诊断依据是什么

答:乳腺癌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1.病史患者是否有家族史或个人既往史中存在与乳腺癌相关的因素,如早发性乳腺癌、卵巢早衰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2.体格检查通过触诊乳房区域来发现肿块或其他异常情况,同时观察乳头溢液、皮肤改变等症状,这些都是乳腺癌常见的体征之一。3.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成像、钼靶摄影术以及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肿瘤大小、位置及周围结构的信息,并帮助确定是否为恶性病变。4.组织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乳腺癌的关键步骤,通常涉及从疑似病变部位取样并进行显微镜下分析以识别癌细胞特征。该过程能够明确判断是否存在癌变的情况。针对上述任何一项疑点,都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医疗干预来进行确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一旦怀疑患有乳腺癌,应立即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帮助。

问:乳腺红外光扫描诊断仪有用吗

答:乳腺红外光扫描诊断仪可能对某些患者提供辅助诊断信息,但其效果因人而异。乳腺红外光扫描诊断仪通过检测皮肤表面下的血管和组织温度变化,辅助评估乳腺病变情况。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肿块、疼痛等症状。红外光扫描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来辅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对于疑似乳腺癌的患者,红外光扫描结果可以作为进一步检查和确诊的参考依据。建议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如每年一次的乳腺超声或钼靶X线摄影,以便及早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此外,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如炸鸡等,有助于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问:诊断乳腺结节会自行消退吗

答:大多数乳腺结节不会自行消退,特别是恶性结节。乳腺结节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良性结节可能随着生理周期变化而增大或缩小,但一般不会自行消失。而恶性结节则会持续增长,甚至可能转移至其他部位。因此,发现乳腺结节后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确定性质,并接受相应治疗。如果乳腺结节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伴有疼痛等症状,可能是由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以排除并发症。建议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以便及早发现任何异常变化。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有助于减少乳腺疾病的风险。

问:乳腺增生是诊断吗

答: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通常不是恶性肿瘤。乳腺增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是乳腺组织对体内激素变化产生的生理性反应,其并不属于疾病范畴。而乳腺增生症则是因为内分泌激素失调导致乳腺上皮细胞增生过度、组织结构紊乱,形成乳腺增生性疾病,其属于一种良性疾病,但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虽然乳腺增生多为良性病变,但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乳腺癌的表现之一。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乳腺癌与雌激素受体有关,所以可能会出现类似乳腺增生的症状。针对乳腺增生,建议患者定期自我检查乳房健康,若发现异常肿块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降低乳腺增生的风险。

问:乳腺结节是诊断吗

答:乳腺结节是超声检查结果的描述,不是诊断。乳腺结节是指在乳腺内发现的一个或多个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摄影、MRI或针刺活检等。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相应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乳腺结节被评估为恶性的,则需要立即就医以接受进一步治疗,如手术切除。关注乳腺健康,定期自我检查和专业体检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

问:「乳腺癌常见的护理诊断和问题?」

答:「乳腺癌常见的护理诊断和问题?」临床上不存在乳腺癌这种疾病的常见护理诊断和问题的说法。乳腺癌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活管理、饮食调理等。1.心理护理:由于乳腺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在患病期间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且还有可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家属应给予患者安慰与支持,同时医生也应向患者介绍有关乳腺癌的知识以及治疗方法,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生活管理:建议患者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慢走、瑜伽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的情况发生。3.饮食调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适量吃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比如西红柿、黄瓜、香蕉、火龙果等,从而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包括并发症的护理等方面内容。如果不适症状长期未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问:「乳腺癌诊断依据?」

答:「乳腺癌诊断依据?」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如果发现乳房有肿块、酒窝征、橘皮样改变等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病史和症状初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确诊疾病性质。一、病史1.年龄: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女性,40岁以下女性发病率比较少见。2.家族史:约3%-10%患者有乳腺癌的家族遗传倾向。二、症状1.乳房肿块:多数为单侧乳房触及边界不清的结节状或不规则硬块,表面不光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楚,不易被推动。2.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出现乳头溢出液体现象,常见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液体,也可能出现草黄色或棕色液体。3.皮肤变化:当肿瘤侵犯到外周乳腺组织或者皮肤时,会导致局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还可表现为皮肤增厚、变粗糙、水肿、浅表静脉曲张以及大小形态不等的凹陷,即所谓酒窝症。除上述症状以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及胸腔内淋巴结转移的表现,如腋下触及质硬不规则的肿大淋巴结,还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乳头糜烂、乳头回缩等症状。三、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其中超声检查是首选检查方法,准确率较高,可以对乳腺病变部位进行定性、定位诊断;X线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钙化灶;核磁共振检查对于判定乳腺癌的浸润范围较为重要。2.病理穿刺活检:通过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能够确定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细胞,若结果提示存在,则基本可以确诊乳腺癌。除了以上几种辅助检查方式,钼靶摄片在乳腺癌早期也可显示钙化点,有助于诊断。一旦确诊为乳腺癌后,需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并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联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

问:「乳腺癌微浸润诊断标准?」

答:「乳腺癌微浸润诊断标准?」乳腺癌的微浸润是指肿瘤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存在50%以上的浸润面积。通常情况下,对于乳腺癌微浸润患者来说,需要根据TNM分期进行评估,并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一、TNM分期1.T:指肿块大小,如果为T1期,则表示肿块最大径小于2cm;如果是T2a期,则表示肿块大于2cm但不超过5cm;如果是T2b期,则表示肿块超过5cm但未达10cm。2.N:N指的是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如果为N0,则表示没有发现任何直接转移至同侧腋窝淋巴结;若是N1则表示至少有一个直接转移至同侧腋窝淋巴结。3.M:M指的是远处转移情况,若为M0,则代表无远处转移;若是M1则表示有远处转移的情况。二、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对于乳腺癌微浸润患者来说,在临床上常采用的是改良根治术或全乳房切除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改良根治术是将乳腺癌病灶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切除,保留胸大肌筋膜和皮瓣的部分皮肤,以达到彻底切除的目的。而全乳房切除则是完全切除患者的整个乳房,适用于Ⅲ级以上或者Ⅱ级伴有皮肤广泛浸润的患者。2.化疗:由于乳腺癌微浸润属于早期病变,因此大部分患者无需进行化疗。但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以及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来说,可能还需要遵医嘱使用紫杉醇等药物进行化疗。3.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托瑞米芬胶囊等,此类药物可抑制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4.靶向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帕替尼、拉帕替尼等,这些药物能够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GFR2),阻断其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具体病因,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还要定期复查,以便于了解疾病的恢复情况。

问:「炎性乳腺癌诊断标准?」

答:「炎性乳腺癌诊断标准?」炎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与急性乳腺炎相似,早期可出现乳房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病史及症状、乳腺超声检查、病理学检查等进行确诊。一、病史及症状1.病史:患者既往有急性乳腺炎的病史或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发病部位常位于乳晕部,呈放射状散在多个象限,并且伴有明显的触痛感。同时,由于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和浸润,还会导致患者的体温升高,出现畏寒、寒战等现象。二、影像学检查1.乳腺超声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发现病变组织内部存在丰富的血流信号,而且回声比较低,还可能观察到局部皮肤呈现水肿状态。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则会表现为大片坏死区,甚至会出现液化以及坏死的现象。2.钼靶X线检查:若患者存在乳腺结节的情况,在炎性乳腺癌早期可能会发现结节内存在细小钙化灶,但无明显边界。随着病情的发展,结节体积也会逐渐增大,边缘变得模糊不清,同时还可能出现毛刺征象。3.MRI检查:主要是对乳腺及其周围淋巴结进行扫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淋巴转移的情况。4.CT检查:该项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部、胸膜、肋骨、纵隔、肝脏等多个器官的详细情况,对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三、病理学检查临床上一般采取穿刺活检的方式明确诊断,即从患者的乳腺组织中取出少量细胞样本,然后送往病理科做进一步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肿瘤细胞。一旦确诊为炎性乳腺癌后,需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以免延误病情。另外,建议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过于紧张、焦虑。

问:『乳腺癌诊断依据?』

答:『乳腺癌诊断依据?』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头糜烂以及皮肤改变等。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结果,包括活体组织检查和手术后的冰冻切片结果。一、活体组织检查也称活检,是在局部麻醉下用小刮匙在病变部位取一小块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没有癌细胞,如果发现癌细胞即可明确诊断为乳腺癌,并且可以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确定手术范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及早得到病理学的诊断,缺点是有创伤,患者可能会有疼痛感或不适感。二、手术后的冰冻切片这种检查方法是在手术切除整个病灶以后,对切除的部分立即进行快速冷冻切片检查,一般30分钟就可以得出是否发生转移的结果。若证实已有远处器官转移,则不宜行保留乳房手术而应作全乳房切除术,若未见转移则按原发性乳腺癌处理。三、临床症状1.乳房肿块:多数乳腺癌首发症状为乳房无痛性肿块,绝经后女性居多,肿块常为单侧乳房出现,也可以双侧乳房同时或先后触及,大多数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不清,可推动,但也有部分晚期乳腺癌可在乳房表面形成较大肿块,难以移动。2.乳头溢液:少数乳腺癌可表现为乳头溢出液体,常见液体为血性液体、浆液性液体、水样液体、黄色液体等,当伴有恶臭时则提示恶性可能。3.乳头糜烂:少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乳头凹陷、糜烂,湿疹样变,甚至合并感染。4.皮肤改变:乳腺癌早期常伴随肿瘤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者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晚期乳腺癌还可表现为癌瘤本身直接侵犯皮肤,导致皮肤呈橘皮样改变、铠甲状变化、皮肤红斑、酒窝征等。除上述情况外,乳腺癌患者有时还可能出现疲劳、消瘦、气短、肩背部酸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感觉异常等情况。对于40岁以上的妇女,尤其是长期患有乳腺疾病或者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需定期到医院做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上一个:半夏露颗粒

下一个:注射用头孢噻肟钠

相关药品:

药品分类 [全部]
疲劳
感冒
腹胀
乏力
湿热
咳嗽
高血压
便秘
疼痛
心绞痛
流感
失眠
关节痛
头痛
鼻塞
扁桃体炎
眩晕
糖尿病
气管炎
贫血
尿道炎
硬化
头晕
肺炎
鼻炎
月经不调
糖尿
肝炎
气滞
上呼吸道感染
冠心病
衰弱
胃炎
瘙痒
宫颈炎
口舌生疮
心悸
耳鸣
2型糖尿病
神经衰弱
胆囊炎
痛经
胸闷
前列腺炎
胀痛
阴道炎
肠炎
咽痛
绞痛
湿疹
软组织感染
目赤
溃疡
咽炎
动脉硬化
消化不良
蜂窝组织炎
健忘
慢性肝炎
抑郁
淋病
过敏
皮肤软组织感染
瘀血
骨关节炎
下呼吸道感染
气短
麻疹
喘息
膀胱炎
呕吐
痢疾
结膜炎
肾病
食欲不振
风湿性关节炎
附件炎
荨麻疹
痉挛
支气管炎
扭伤
嗳气
脓肿
风热感冒
偏头痛
胃溃疡
腰膝酸软
白细胞减少
伤风
口渴
神经痛
流行性感冒
营养不良
盆腔炎
热感冒
喉炎
舌生疮
脓疱
肾炎
高脂血症
创伤
高血脂
败血症
急性支气管炎
肝损伤
白血病
中耳炎
口干
结核病
牙龈肿痛
水肿
黄褐斑
带状疱疹
伤口感染
腹腔感染
慢性胃炎
耳聋
肝硬化
无力
十二指肠溃疡
肺结核
疱疹
利尿
恶寒
急性扁桃体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尿路感染
抽搐
泌尿系统感染
脑血栓
湿痹
慢性支气管炎
绝经
血虚
咽喉炎
胸痹
乳腺癌
哮喘
过敏性鼻炎
恶心
皮肤瘙痒
多梦
脑膜炎
抑郁症
胁痛
骨质疏松
心力衰竭
自汗
脾虚
吞酸
前列腺增生
细菌感染
乳腺炎
复杂性尿路感染
慢性咽炎
咳痰
原发性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肿胀
疲乏
湿热下注
中风
头昏
佝偻病
肾盂肾炎
缺铁性贫血
坐骨神经痛
脊柱炎
淋巴瘤
皮炎
气滞血瘀
溶血
紫癜
骨质增生
骨痛
小儿感冒
肝癌
食欲减退
麻痹
尿频
白带
瘙痒症
肌肉酸痛
厌食
多饮
慢性浅表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