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

OTC(甲类)

英文名:Cimetidine
主治:带状疱疹  食管炎  胃炎  应激性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  疱疹

药品说明书:

  •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西咪替丁
    英文名称:Cimetidine
    汉语拼音:XiMiTiDing

  • 【成份】

    西咪替丁。其化学名称为:N-甲基-N-[2[[(5-甲基-1H-咪唑-4-基)甲基]硫代]乙基]-N-氰基胍。分子式:C10H16N6S分子量:252.34

  • 【适应症】

      1.治疗各种酸相关性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卓-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高酸性胃炎等;   2.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和包括生殖器在内的其它疱疹性感染。

  • 【用法用量】

    口服:①成人:每次200~400mg,1日800~1600mg,一般于饭后及睡前各服1次,疗程一般为4~6周。另有主张一日量分2次(每次400mg)或顿服疗法(晚间一次性口服800mg)。②儿童:一次按体重5~10mg/kg,一日2~4次服用,饭后服,重症者睡前加服1次。亦可参照成人方法,将1日量分作2次或1次顿服,疗程同上。

  • 【不良反应】

    本品的不良反应总体上讲并不常见.且通常在继续用药或停药后消失。 1.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乏力、头晕、嗜睡、头痛和皮疹。 2.本品有轻度抗雄性激素作用.用药剂量较大(每日在1.6g以上)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溢乳、性欲减退、阳痿、精子计数减少,停药后消失。 3.本品可通过血一脑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偶见—精神紊乱,焦虑不安、抑郁、忧虑、谵妄、定向力障碍多见于老年、重症患者,一般停药后3-4天症状消失。在治疗酗酒者的胃肠道合并症时,可出现震颤性谵妄.酷似戒酒综合征。 4.本品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

  • 【禁忌】

      1.儿童慎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 【注意事项】

      1.肝、肾疾病患者慎用;   2.突然停药,可能引起慢性消化性溃疡穿孔,估计为停用后回跳的高酸度所致。故完成治疗后尚需继续服药(每晚400mg)3个月;   3.口服后15分钟内胃液隐血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血液水杨酸浓度、血清肌酐、催乳素、氨基转移酶等浓度均可能升高;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则可能降低;   4.急性胰腺炎患者禁用;   5.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服用常规剂量后,其脑脊液的药物浓度为正常人的两倍,故容易中毒。出现神经毒性后,一般只需适当减少剂量即可消失。本品的神经毒性症状与中枢抗胆碱药所致者极为相似,且用拟胆碱药毒扁豆碱治疗,其症状可得到改善。故应避免本品与中枢抗胆碱药同时使用,以防加重中枢神经毒性反应;   6.严重心脏及呼吸系统疾患者;慢性炎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器质性脑病患者;肾功能中度或重度损害者慎用。

  •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儿童慎用。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老人注意事项:
    肾脏是本品代谢一个重要器官,本品经肾脏的清除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因此,对老年患者应减少剂量,以防止中毒性精神错乱的发生。

  • 【药物相互作用】

    ①氢氧化铝、氧化镁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与本品同时服用,可使本品的 血药浓度降低。如必须与抗酸剂合用,两者应至少相隔1小时服;如与甲氧氯普 胺合用,本品的剂量需适当增加。②由于硫糖铝需经胃酸水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本品抑制胃酸分泌,二者合用可能使硫糖铝疗效降低。③本品可以通过其咪唑环 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抑制肝脏微粒体氧化酶的活性,同时也可减少进入肝脏 血流。故与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甲硝唑等合用,使后者血清浓度升高,休息时 心率减慢;与苯妥英钠或其他乙内酰脲类合用,可能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增高,

  • 【药理作用】

    1、药理: 主要作用于壁细胞上H2受体,起竞争性抑制组胺作用。可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也可抑制由食物、组胺、五肽胃泌素、咖啡因与胰岛素等所刺激的胃酸分泌。 2、毒理: 急性毒性,小鼠口服LD50为3190一3280mg/Kg,大鼠口服LD50为5840~7500mg/Kg。大鼠和狗的亚急性、慢性中毒性试验证明本品有轻度抗雄激素作用可引起前列腺和精囊重量减少.出现乳汁分泌,但停药后消失。无致突变、致癌、致畸胎作用.亦无依赖性和抗药性。

  • 【贮藏】

    密封保存。

  • 【规格】

    -

  • 【包装规格】

    ----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32021344

  •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常州龙城药业有限公司
    企业简称:常州龙城药业

医师专业问答:

问:比索洛尔和西咪替丁能否合用

答:比索洛尔和西咪替丁不宜同时使用,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比索洛尔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率和血压,而西咪替丁则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治疗胃溃疡。两种药物合用可能导致心率进一步减慢,血压下降,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有心脏疾病或胃溃疡的患者,合用这两种药物可能会加重病情。但具体是否可以合用还需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用药史。在使用比索洛尔的同时,应避免使用西咪替丁或其他H2受体拮抗剂。如果必须使用,则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

问:甲氰咪胍和西咪替丁是一种药吗

答:甲氰咪胍和西咪替丁不是同一种药。甲氰咪胍和西咪替丁都是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疾病。两者在化学结构、药理作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甲氰咪胍和西咪替丁虽然都属于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但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其中一种药物过敏的患者可能对另一种药物也过敏。在使用甲氰咪胍或西咪替丁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同时,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出现。

问:【西咪替丁治疗尖锐?】

答:【西咪替丁治疗尖锐?】西咪替丁治疗尖锐可以采取西咪替丁、抗病毒治疗、激光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中药外敷等方法进行治疗。1.西咪替丁西咪替丁通过竞争内源性受体H2受体而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局部炎症反应,从而间接影响病情。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西咪替丁片、西咪替丁胶囊等。西咪替丁适用于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症状。本品能明显延长出血时间,因此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2.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旨在针对特定的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进行干预,以减缓病情进展。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此疗法适合于控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在使用时需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遵循医生指导调整用药方案。3.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利用高能量光束直接作用于受损组织,促进其愈合。这是一种无创且快速的方法来处理某些类型的疣。对于表浅且非特殊部位的疣,激光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在接受治疗前,确保向专业人员详细描述所有健康状况及用药情况。4.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旨在增强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辅助清除病原体。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他克莫司软膏、阿昔洛韦乳膏等。当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导致疾病复发时,可以考虑使用上述药物。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5.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外治法,通过将特定草药制成糊状后涂抹于患处,达到消炎止痒的目的。对于某些轻度皮肤损伤,中药外敷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使用前务必做过敏试验,并按说明书指示频率和剂量进行。在治疗期间,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评估病情变化,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以支持免疫系统的健康。

问:西咪替丁片治痤疮可以吗

答:西咪替丁片对痤疮的治疗作用有限,不建议单独用于痤疮的治疗。西咪替丁主要作用于胃酸分泌,对于痤疮的直接治疗作用较小。痤疮主要是由于皮脂腺过度活跃、毛囊堵塞及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因此使用西咪替丁片并不能有效改善这些病理过程。若需要治疗痤疮,应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外用药物或口服抗生素等。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西咪替丁片来缓解症状。在治疗痤疮时,应避免自行购买非处方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健康、定期清洁皮肤等,有助于减少痤疮的发生和发展。

问:阿奇霉素和西咪替丁可以配伍吗

答:阿奇霉素和西咪替丁可以配伍使用。阿奇霉素为抗菌药,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西咪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症状。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且无禁忌,因此可配伍使用。但需遵医嘱进行,并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或药物代谢障碍时,可能需要调整阿奇霉素和西咪替丁的用药剂量。在使用阿奇霉素和西咪替丁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反应以及潜在的副作用。合理配伍和规范使用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问:西咪替丁治胃疼吗

答:西咪替丁可用于缓解因胃酸过多导致的胃疼症状。西咪替丁通过竞争性地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由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疼。该药物适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所致的胃疼,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及潜在风险。西咪替丁还可能与食物相互作用而影响吸收或代谢,因此在服用时应避免高脂肪饮食。在使用西咪替丁或其他药物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遵循医生指导调整剂量或停药。患者平时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问:【西咪替丁尖锐湿疣?】

答:【西咪替丁尖锐湿疣?】不存在西咪替丁与尖锐湿疣的对应关系。西咪替丁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常用剂型为片剂、胶囊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卓-艾综合征。而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通常表现为生殖器部位出现菜花状或鸡冠状肿物。1.原因:尖锐湿疣是由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早期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菜花样赘生物,并且还会伴有瘙痒及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鬼臼毒素酊或者是三氯醋酸溶液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激光或者是冷冻的方式进行处理。2.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还要避免不洁的性生活。另外,建议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如苹果、香蕉、白菜等,补充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预防尖锐湿疣的发生。

问:【西咪替丁尖锐湿疣?】

答:【西咪替丁尖锐湿疣?】西咪替丁尖锐湿疣,通常是指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后引起的尖锐湿疣。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一、原因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不洁的性生活传染,会导致局部出现菜花状、鸡冠状等赘生物,并伴有瘙痒、异物感等症状。二、治疗1.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比较轻微,没有给皮肤造成太大的损伤,可以遵医嘱使用鬼臼毒素软膏、氟尿嘧啶软膏等药物涂抹患处缓解症状。同时也可以配合口服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辅助改善。2.物理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激光、液氮冷冻的方式将疣体去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避免发生不洁的性行为。

问:【西咪替丁尖锐湿疣?】

答:【西咪替丁尖锐湿疣?】西咪替丁通常是指盐酸西咪替丁片,盐酸西咪替丁片一般不具备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临床上并没有吃盐酸西咪替丁片治疗尖锐湿疣的说法,当患者出现尖锐湿疣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盐酸西咪替丁片属于H2受体拮抗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预防复发性溃疡、出血性胃炎等。而尖锐湿疣通常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导致,常会在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出现赘生物,部分患者还可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由于盐酸西咪替丁片不具备清除人乳头瘤病毒的作用,也无法抗病毒治疗,因此不具备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如果患者盲目服用盐酸西咪替丁片,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严重时还可能会诱发癫痫、过敏性休克等。此外,对于盐酸西咪替丁片过敏的患者应禁止使用,以免出现过敏反应。对于尖锐湿疣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取物理治疗,例如激光、冷冻、微波治疗等。若疣体分布较为广泛,可考虑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问:西咪替丁治胃炎吗

答:西咪替丁通常可以治疗胃炎,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西咪替丁是一种H2受体阻滞药,服用后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常用于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引起的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还可以缓解上述疾病引起的呕吐、恶心等症状。因此,西咪替丁可以治疗胃炎。如果患者出现胃炎,还需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可以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粥、鸡蛋羹等,同时可以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香蕉、菠菜、油菜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而且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另外,患者要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上一个:肾上腺色腙片(亚邦药业)

下一个:升血调元颗粒

相关药品:

药品分类 [全部]
疲劳
感冒
腹胀
乏力
湿热
咳嗽
高血压
便秘
疼痛
心绞痛
流感
失眠
关节痛
头痛
鼻塞
扁桃体炎
眩晕
糖尿病
气管炎
尿道炎
贫血
硬化
头晕
肺炎
鼻炎
月经不调
肝炎
糖尿
气滞
上呼吸道感染
衰弱
瘙痒
冠心病
胃炎
宫颈炎
口舌生疮
心悸
耳鸣
2型糖尿病
神经衰弱
胸闷
胆囊炎
痛经
前列腺炎
胀痛
阴道炎
肠炎
咽痛
绞痛
湿疹
溃疡
软组织感染
目赤
咽炎
动脉硬化
蜂窝组织炎
消化不良
健忘
慢性肝炎
抑郁
皮肤软组织感染
过敏
淋病
骨关节炎
瘀血
下呼吸道感染
气短
膀胱炎
麻疹
呕吐
喘息
痢疾
结膜炎
风湿性关节炎
食欲不振
肾病
附件炎
痉挛
荨麻疹
支气管炎
扭伤
嗳气
脓肿
风热感冒
偏头痛
胃溃疡
腰膝酸软
白细胞减少
伤风
口渴
盆腔炎
神经痛
营养不良
流行性感冒
喉炎
热感冒
舌生疮
脓疱
肾炎
高脂血症
创伤
高血脂
败血症
肝损伤
急性支气管炎
白血病
中耳炎
口干
结核病
牙龈肿痛
水肿
黄褐斑
带状疱疹
伤口感染
腹腔感染
慢性胃炎
肝硬化
十二指肠溃疡
耳聋
无力
肺结核
疱疹
利尿
恶寒
急性扁桃体炎
抽搐
类风湿性关节炎
尿路感染
湿痹
泌尿系统感染
脑血栓
绝经
慢性支气管炎
血虚
哮喘
咽喉炎
胸痹
乳腺癌
过敏性鼻炎
恶心
皮肤瘙痒
多梦
脑膜炎
胁痛
骨质疏松
抑郁症
心力衰竭
自汗
脾虚
吞酸
前列腺增生
乳腺炎
细菌感染
咳痰
复杂性尿路感染
慢性咽炎
原发性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肿胀
疲乏
湿热下注
中风
头昏
肾盂肾炎
缺铁性贫血
佝偻病
溶血
坐骨神经痛
淋巴瘤
紫癜
气滞血瘀
皮炎
脊柱炎
骨痛
骨质增生
小儿感冒
肝癌
食欲减退
麻痹
白带
尿频
瘙痒症
肌肉酸痛
厌食
慢性浅表性胃炎
多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