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渴丸(白云山)
处方药物国家医保目录(甲类)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英文名:XiaoKeWan(BaiYunShan)主治:尿崩症 糖尿病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足 失眠症 多尿 消瘦 多饮 无力 血糖升高
药品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消渴丸
商品名称:白云山
英文名称:XiaoKeWan(BaiYunShan)
汉语拼音:Xiao Ke Wan【成份】
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包衣浓缩丸;味甘、酸、微涩。
【功能主治】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气阴两虚型消渴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10丸,一日2-3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文献报道主要为: 1.低血糖反应,其诱因为进餐延迟、剧烈体力活动,或药物剂量过大,以及合用一些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药物(见[注意事项])。发生低血糖反应后,进食、饮糖水通常均可缓解。在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者,若剂量偏大(对成年患者的一般剂量对年老、体弱者即可能过量),则可引起严重低血糖。 2.偶见药疹。 3.偶见轻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4.罕见脱发。
【禁忌】
1.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2.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禁用。3.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含格列本脲,严格按处方药使用,并注意监测血糖。本品是中西药复方制剂,鉴于尚无充分的临床研究数据证实本复方制剂可以减低或消除其中格列本脲的不良反应,故罗列以下相关内容,以提示医生、患者在使用本品时予以关注。 1.本品服用量应根据病情从每次5丸起逐渐递增。每次服用量不超过10丸,可逐渐减少每次服用量或减少服用次数至每日2次的维持剂量。每日服用2次时,应在早餐机午餐前各服用1次,晚餐前尽量不服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量控制。 2.年龄超过65岁的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耐受差,对此类糖尿病患者用药时应密切注意避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本方中黄芪益气,生地、花粉滋阴,三药配合是中医临床治疗消渴病的常用方药。配以西药第二代磺脲类降血糖药之首选药优降糖。因此,消渴丸主要能滋阴清火,益气生津改善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又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而且缓和了优降糖引起的消化不良、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
【贮藏】
密封。
【规格】
每10丸重2.5克(含格列本脲2.5毫克)
【包装规格】
塑瓶包装,每瓶装30克(120丸),每盒1瓶。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44020045
【说明书修订日期】
2010/10/1 0:00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
企业简称: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
医师专业问答:
问:糖尿病只吃消渴丸可以吗
答:糖尿病患者不可以只吃消渴丸。消渴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它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如葛根、黄芪等,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消渴丸只能暂时降低血糖,无法治愈糖尿病,需综合管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管理。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也非常重要。消渴丸可能有一定的降糖效果,但不能替代整体的治疗方案。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药物,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指导。
问:经常吃消渴丸因感冒血项有点高怎么办
答:经常吃消渴丸因感冒血项有点高,可采取调整药物剂量、抗生素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等措施进行治疗。1.调整药物剂量消渴丸含有多种降糖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血糖过低,建议减少剂量或停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2.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和血项升高,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针对感冒引起的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缓解症状。3.免疫调节剂治疗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肠溶片、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恢复健康。对于因感冒导致的免疫系统紊乱,使用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和血项变化,并注意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以维护身体健康。
问:消渴丸对糖尿病有什么作用
答:消渴丸对糖尿病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症状、减轻体重功效和作用。1.降低血糖消渴丸中的成分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2.改善症状消渴丸中的成分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减轻体重消渴丸中的成分能够帮助控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从而减轻体重。消渴丸适用于轻至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但使用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和可能的副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问:什么是消渴症
答:消渴症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消渴症的主要病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高血糖状态会刺激肾脏排出大量水分,引起多尿;同时,机体为了弥补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增加饮水量和进食量。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视网膜病变、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诊断消渴症通常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些测试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病的发展程度。针对消渴症,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药物治疗则可能包括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素。建议患者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稳定病情。
问:消渴丸的功效与主治
答:消渴丸具有降血糖、降低血脂、减轻体重功效和作用。1.降血糖消渴丸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该药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减少并发症风险。2.降低血脂消渴丸中的成分可以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长期服用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3.减轻体重消渴丸能够增加能量消耗,抑制食欲,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对于超重或肥胖者,使用消渴丸可能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消渴丸适用于治疗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同时,应定期监测血糖和血脂水平,以评估疗效并调整治疗方案。
问:消渴丸配什么药降糖效果好
答:消渴丸配合格列美脲、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药物可以协同降低血糖,但具体用药需遵循医生指导。1.格列美脲格列美脲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磺酰脲类药物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患者,格列美脲可能是一个选择。2.阿卡波糖阿卡波糖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来控制餐后高血糖。适用于饮食调整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3.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能够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并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适合于肥胖、胰岛素抵抗明显的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增减剂量或停用。同时,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是管理血糖的重要手段。
问:参花消渴茶的功效与作用
答:参花消渴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功效和作用。1.降血糖参花消渴茶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2.降血脂该茶具有一定的降脂效果,其含有的某些物质可以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有助于调节血脂平衡。3.抗氧化其中含有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参花消渴茶适合于糖尿病患者及高血糖人群饮用,但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宜使用。在服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血糖变化,并遵循医嘱进行调整。此外,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或特殊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问:参花消渴茶能治糖尿病吗
答:参花消渴茶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但不能完全治愈。参花消渴茶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参花消渴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但其作用有限,不能替代正规的糖尿病治疗方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通常需要长期管理。虽然参花消渴茶可能对一些症状有所缓解,但并不能根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参花消渴茶的同时,应注意观察血糖变化和其他身体反应。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新的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用消渴丸吗
答:消渴丸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丸中含有的黄连、天花粉等中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的作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症状。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对神经的损害,而该药物能够通过降低血糖来减轻这种损害。如果患者对消渴丸中的任何一种成分过敏,则不能使用该药。此外,由于个体差异,用药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在服用消渴丸期间,应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并按医嘱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若发现不适或病情有变应及时就医。
问:鼓胀是不是消渴的并发症
答:鼓胀可能是消渴病的并发症。鼓胀是消渴病的并发症之一,因为消渴病的病因主要是阴虚燥热,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肝肾阴虚,从而引发鼓胀。此外,消渴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因此,对于消渴病患者,特别是有鼓胀症状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鼓胀等并发症。
上一个:嘉龙牌三叶减肥茶
下一个:阿法骨化醇胶囊
相关药品:
- 保健食品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