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尿激酶
    英文名称:Urokinase
    汉语拼音:Zhusheyong Niaojimei

  • 【成份】

    尿激酶

  • 【性状】

    该品为白色状粉末。

  • 【适应症】

    该品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包括急性广泛性肺栓塞、胸痛6-12小时内的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症状短于3-6小时的急性期脑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和其他外周动脉栓塞症状严重的骼-股静脉血栓形成者。也用于人工心瓣手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保持血管插管和胸腔及心包腔引流管的通畅等。溶栓的疗效均需后继的肝素抗凝加以维持。

  • 【不良反应】

    1.使用剂量较大时,少数病人可能有出血现象,轻度出血如皮肤、粘膜、肉眼及显微镜下血尿、血痰或小量咳血、呕血等,采取相应措施,症状可缓解。若发生严重出血,如大量咯血或消化道大出血,腹膜后出血及颅内、脊髓、纵隔内或心包出血等,应中止使用,失血可输全血(最好用鲜血,不要用代血浆),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紧急状态下可考虑用氨基己酸、氨甲苯酸对抗尿激酶作用。 2.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一般表现较轻,如支气管痉挛、皮疹等。偶可见过敏性休克。 3.发热:约有2~3%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发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作退热药。不可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有抗血小板作用的退热药。 4.其他:尚可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倦、可出现ALT升高。可引起出血,少数有过敏反应,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应立即停药。

  • 【禁忌】

    下列情况禁用: 1.近期(14 天内)有活动性出血(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咳血、痔疮、 出血等)、做过手术、活体组织检查、心肺复苏(体外心脏按摩、心内注射、气管插管)、 不能实施压迫部位的血管穿刺以及外伤史; 2.控制不满意的高血压(血压21.3/14.7kPa)或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者; 3.有出血性脑卒中(包括一时性缺血发作) 史者; 4.对扩容和血管加压药无反应的休克; 5.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病变 并有房颤且高度怀疑左心腔内有血栓者; 6.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 7.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进展性疾病; 8.意识障碍患者。 9.严重肝功能障碍,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出血性素质者忌用。 10.严重肝功能障碍和严重高血压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有出血性疾病者均忌用。 11.高龄老人、严重动脉粥样硬化者应用剂量宜谨慎。

  • 【注意事项】

    1.应用该品前,应对病人进行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记数、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APTT)测定。TT和APTT应小于2倍延长的范围内。 2.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如脉率、体温、呼吸频率和血压、出血倾向等,至少每4小时记录1次。 3.静脉给药时,要求穿刺一次成功,以避免局部出血或血肿。 4.动脉穿刺给药时,给药毕,应在穿刺局部加压至少30分钟,并用无菌绷带和敷料加压包扎,以免出血。 5.下述情况使用该品会使所冒风险增大,应权衡利弊后慎用该品: (1)近10天内分娩、进行过组织活检、静脉穿刺、大手术的病人及严重胃肠道出血病人。 (2)极有可能出现左心血栓的病人,如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 (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4)继发于肝肾疾病而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的病人。 (5)孕娠妇女、脑血管病患者和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病患者。

  •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该品在儿童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见报道。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动物实验显示,该品1000倍于人用量对雌性小鼠和大鼠生殖能力及胎儿均无损伤。长期用药无致癌性报道。尚未见有严格对照组的在孕娠妇女中用药的报道。因此,除非急需用该品,否则孕妇不用。该品能否从乳汁中排泄尚无报道。因此,哺乳期妇女慎用该品。

    老人注意事项:
    该品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见确切报道。但年龄70岁者慎用。

  • 【药理作用】

    该品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该品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该品还能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该品在静脉滴注后,患者体内纤溶酶活性明显提高;停药几小时后,纤溶酶活性恢复原水平,但血浆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低,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的增加可持续12-24小时。该品显示溶栓效应与药物剂量,给药的时间窗明显的相关性。该品毒性很低,小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大于100万国际单位/公斤体重。亦无明显抗原性、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临床应用罕有过敏反应报道;但是,鉴于该品增加纤溶酶活性,降低血循环中的未结合型纤溶酶原和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可能出现严重的出血危险。

  • 【规格】

    -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32023290

  •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简称:南京南大药业

医师专业问答:

问:纳豆激酶能溶解血栓吗

答:纳豆激酶可以辅助溶解血栓,但其作用有限。纳豆激酶是从纳豆中提取的一种蛋白酶,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它能够通过分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原,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的形成,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然而,纳豆激酶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效果有限,对于预防血栓形成和改善血液循环更为有效。因此,在治疗已经形成的血栓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存在高凝状态或有血栓风险的人群,除了使用纳豆激酶外,还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并注意饮食健康、适量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

问:纳豆激酶能溶解血管中的斑块吗

答: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纳豆激酶能直接溶解血管中的斑块。纳豆激酶是一种从纳豆中提取的酶类物质,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它通过激活纤溶系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可能有助于溶解血管中的斑块。然而,目前关于纳豆激酶在斑块溶解方面的具体效果和适用人群的研究尚不充分。其作用机制和效果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对于存在血管斑块的人群,除了可能的纳豆激酶摄入外,还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问:纳豆激酶含量越高越好吗

答:纳豆激酶含量并非越高越好,应综合考虑其纯度、稳定性等因素,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纳豆激酶含量高并不一定代表效果好。其效果与纯度、稳定性等因素有关。过高的含量可能影响其活性,导致效果降低。纳豆激酶在体内发挥溶栓作用,但过高的含量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因此,选择合适的纳豆激酶产品时,应考虑其纯度和稳定性。在使用含有纳豆激酶的产品时,应遵循产品说明,并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问:首乌藤会不会引起肌酸激酶增高

答:首乌藤一般不会引起肌酸激酶增高。肌酸激酶是一种存在于肌肉组织中的酶,当肌肉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首乌藤作为中药材,其功效与肌酸激酶增高无关,因此不会直接导致肌酸激酶增高。但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时,可能会影响肌酸激酶水平。例如,某些降脂药、抗癫痫药等都可能影响肌酸激酶水平。因此,如果出现肌酸激酶增高,应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使用首乌藤或其他药物时,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避免与其他可能影响肌酸激酶的药物同时使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均衡饮食等,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问:肌酸激酶比常人高是不是就是肌营养不良

答:肌酸激酶比常人高不一定是肌营养不良。肌酸激酶是一种存在于肌肉组织中的酶,当肌肉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正常值范围因实验室而异,但通常在男性为55-220U/L,女性为35-170U/L。肌酸激酶升高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肌营养不良需进一步检查确诊。肌酸激酶升高还可能与心肌梗死、脑卒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有关。例如,心肌梗死可能导致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因为心脏受损会导致肌酸激酶释放到血液中。建议定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和适量锻炼。如果肌酸激酶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问:肌肉酸痛心肌激酶会增高吗

答:肌肉酸痛不会导致心肌激酶水平增高。肌肉酸痛是指在运动或活动后,肌肉出现疼痛、僵硬或不适的感觉。心肌激酶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酶,在心肌损伤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心肌受损。肌肉酸痛和心肌激酶水平增高是两个独立的症状,肌肉酸痛不会影响到心肌激酶的释放。如果患者同时存在肌肉酸痛和心肌激酶水平增高,可能表明存在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此时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以避免严重后果。对于肌肉酸痛,适当的休息和热敷可以缓解症状。而对于心肌激酶水平增高,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

问:链激酶需要皮试吗

答:链激酶皮试是为了评估过敏反应风险,特别是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近期有出血倾向的人群。链激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促进血栓溶解,但其成分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皮试可以评估个体对链激酶的反应,确保安全用药。对于既往无过敏史且凝血正常者,通常无需皮试,但对其药物过敏者需特别注意。如果患者对青霉素或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则可能对链激酶产生交叉过敏反应。此时应避免使用链激酶,并选择其溶栓药物。在使用链激酶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并遵循医嘱执行。若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接受适当处理。

问:肌酸激酶高的症状

答:肌酸激酶升高可能表现为肌肉疼痛、肌无力以及心律失常。1.肌肉疼痛肌酸激酶升高通常与肌肉损伤有关,当肌肉受到损伤时,肌酸激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此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肌肉疼痛。该症状主要发生在受损的肌肉区域,如大腿、臀部或手臂等。2.肌无力肌酸激酶升高可能表明肌肉损伤或炎症,这可能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障碍,从而引起肌无力。肌无力通常表现为肌肉力量减退,特别是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如行走或举重。3.心律失常肌酸激酶升高可能与心肌损伤有关,心肌损伤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和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可能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针对肌酸激酶升高的症状,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等。治疗措施可能包括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使用降脂药物降低血脂水平或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感染。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并定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

问:肌酸激酶一直降不下去怎么办

答:肌酸激酶一直降不下去可以采取药物治疗、运动疗法、营养支持等措施进行治疗。1.药物治疗针对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如心肌梗死、肌肉损伤等,医生可能会开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凝聚来减少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上述药物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心脏供血情况,有助于降低肌酸激酶水平。适用于存在高凝状态或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人群,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运动疗法对于因缺乏运动导致的肌酸激酶升高,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方式提高身体代谢率,促进血液循环,进而降低肌酸激酶水平。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耐受力,长期坚持可有效降低肌酸激酶水平。适合于因久坐不动引起的肌酸激酶升高,以及希望通过锻炼改善体质的人群。3.营养支持针对某些疾病状态下肌酸激酶升高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瘦肉、全麦面包等,以辅助降低肌酸激酶水平。维生素B族参与体内能量代谢过程,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族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间接影响肌酸激酶水平。适用于由于营养不良或特定疾病导致的肌酸激酶升高,旨在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此外,建议定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若肌酸激酶持续升高,应尽快就医,排除潜在的心脏或肌肉疾病。

问:肌酸激酶增高怎么治疗

答:肌酸激酶增高可以通过休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进行治疗。1.休息针对肌酸激酶增高的情况,首先应停止可能引起肌肉损伤的活动,如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等。通过休息可以减少肌肉组织的代谢,降低肌酸激酶水平。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平衡状态。适用于因过度劳累导致的短暂性肌酸激酶升高,以及轻度肌肉损伤后的患者。2.药物治疗对于某些特定原因引起的肌酸激酶增高,如心肌梗死,可使用硝酸甘油片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供血。硝酸甘油能够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从而降低肌酸激酶水平。其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增加血液供应。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肌酸激酶升高。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肌酸激酶增高,如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骼肌,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手术直接移除病灶,消除病因,进而降低肌酸激酶水平。此方法旨在彻底清除肿瘤细胞,防止进一步扩散。适用于由局部恶性肿瘤引起的肌酸激酶持续增高,且无广泛转移的情况。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预防肌酸激酶的异常升高。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也是预防肌酸激酶升高的重要手段。

上一个:力加力胶囊

下一个:十全乌鸡口服液(原名:十全乌鸡液(浓缩型))

相关药品:

药品分类 [全部]
疲劳
咳嗽
便秘
流感
疼痛
心绞痛
硬化
贫血
失眠
糖尿病
头痛
糖尿
乏力
腹胀
衰弱
扁桃体炎
气管炎
湿热
月经不调
感冒
关节痛
高血压
心悸
过敏
宫颈炎
尿道炎
肺炎
阴道炎
骨关节炎
溃疡
湿疹
目赤
慢性肝炎
冠心病
上呼吸道感染
肠炎
消化不良
软组织感染
胀痛
附件炎
胃炎
神经衰弱
头晕
痛经
气滞
麻疹
肝炎
咽痛
绞痛
瘀血
风湿性关节炎
荨麻疹
2型糖尿病
膀胱炎
眩晕
神经痛
下呼吸道感染
鼻炎
脓疱
痢疾
咽炎
呕吐
瘙痒
肺结核
湿痹
皮肤软组织感染
淋病
伤口感染
脓肿
腰膝酸软
十二指肠溃疡
喉炎
结膜炎
口干
偏头痛
喘息
健忘
耳鸣
风热感冒
乳腺癌
前列腺炎
蜂窝组织炎
营养不良
抑郁
白细胞减少
肾病
流行性感冒
舌生疮
痉挛
无力
心力衰竭
热感冒
口舌生疮
气短
急性扁桃体炎
中耳炎
急性支气管炎
盆腔炎
带状疱疹
胸闷
白血病
咽喉炎
胆囊炎
尿路感染
骨质疏松
血虚
黄褐斑
扭伤
食欲不振
鼻塞
肝硬化
动脉硬化
利尿
恶寒
哮喘
水肿
胃溃疡
过敏性鼻炎
复杂性尿路感染
支气管炎
口渴
肝损伤
绝经
肿胀
咳痰
脑血栓
佝偻病
泌尿系统感染
高脂血症
皮肤瘙痒
支气管哮喘
牙龈肿痛
创伤
类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支气管炎
紫癜
慢性咽炎
结核病
自汗
嗳气
恶心
原发性高血压
瘙痒症
腹腔感染
湿热下注
骨痛
气喘
伤风
慢性胃炎
疲乏
吞酸
耳聋
坐骨神经痛
疱疹
中风
皮炎
败血症
拉肚子
高血脂
缺铁性贫血
白带
脾虚
溶血
小儿感冒
肾炎
胸痹
角膜炎
热咳
痛风
气滞血瘀
口苦
肝癌
尿频
淋巴瘤
皮肤病
免疫缺陷
血热
肾虚
抑郁症
厌食
脑膜炎
流鼻涕
头昏
粉刺
骨质增生
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