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明胶海绵(永宁牌)

吸收性明胶海绵(永宁牌)

处方药物

英文名:Absorbable Gelatin Sponge
主治:产后出血  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  创伤性鼻出血  同位素32磷吸收试验阳性  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创伤

药品说明书:

  •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吸收性明胶海绵
    商品名称:永宁牌
    英文名称:Absorbable Gelatin Sponge
    汉语拼音:Xishouxing Mingjiao Haimian

  • 【成份】

    本品为胶原蛋白制品,蛋白质含量大于是70%。

  •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质轻软而多孔的海绵状物,具吸水性;虽经较重的揉搓,不致崩碎。本品在水中不溶。

  • 【适应症】

    对创面渗血有止血作用,用于创伤止血。

  • 【用法用量】

    将渗血拭净,立即用干燥本品贴敷创面,再用干纱布加以压迫,即可止血。

  • 【不良反应】

    治疗剂量时不良反应轻而短暂,长期服用最初的副作用多消失。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呕吐、腹泻、脸红、皮疹和瘙痒,罕见心绞痛和肝功能不全。不良反应持续或不能耐受者少见,停药否可消除。上市后的经验报告中,罕见不良反应有喉头水肿、疲劳、不适、肌痛、关节炎、恶心、消化不良、感觉异常、肝炎、秃头、胆石症、心悸和心动过速。

  • 【禁忌】

    过敏患者禁用。

  • 【注意事项】

    1、本品不宜重行灭菌,应一次性使用。 2、本品以两塑料袋包装,通过辐射灭菌,产品从包装袋中取出时应防止 3、产品受污染,包装出现破损,开口及污染等情况,严禁使用。

  •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老人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 【药物相互作用】

    1.与阿司匹林有协同作用。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剂量于减至一日100-200mg。2.本品与双香豆素抗凝药同用时出血并不增多或增剧。

  • 【药理作用】

    具有大面积吸水表面,吸水量可达本品体积的30倍以上,将整个海绵贴敷于创伤表面,可以吸入比本身重量大数倍的血流量的血液,并像一个铸模似的使血液在其内凝固。本品本身则可在4~6周内被抗体吸收,因此可以留置体腔内或创腔内。与组织接触不产生过分的瘢痕组织及不良的纤维化反应。

  •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 【规格】

    (1)6cm×2cm×0.5cm; (2)6cm×6cm×1cm

  • 【包装规格】

    20片/盒。

  • 【有效期】

    24月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32024096

  •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
    企业简称:金陵药业南京金陵制药厂

医师专业问答:

问:拔完智齿塞了明胶海绵还会不会干槽症

答:拔完智齿塞了明胶海绵一般不会发生干槽症。干槽症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而明胶海绵不具备抗菌作用,因此不会加重感染。如果患者在术后发现口腔内有异味、疼痛加剧等不适症状,并且伴有明显的红肿、化脓等情况,则可能是发生了感染导致的干槽症。此时需要及时就医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明胶海绵后,应避免触碰或吸吮伤口区域以促进愈合。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漱口,以减少感染风险。

问:拔牙后用的明胶海绵有味道吗

答:拔牙后使用的明胶海绵没有味道。明胶海绵主要用于压迫止血,不具有任何药物成分,因此不会产生特殊气味。如果患者在使用明胶海绵后出现异味,可能是由于局部感染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处理。拔牙后可能会伴随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需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术后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进食过硬或过热的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评估恢复情况。

问:拔牙后要不要放明胶海绵

答:拔牙后可以遵医嘱使用明胶海绵进行压迫止血。明胶海绵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能被机体吸收,不会影响术后恢复,因此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是安全的。但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如果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则不建议放置明胶海绵进行止血,以免引起出血不止等后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拔牙后应避免进食过硬、过热的食物,以减少对伤口的刺激,促进愈合。同时还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漱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问:拔牙后塞了明胶海绵还会干槽症吗

答:拔牙后塞了明胶海绵仍有发生干槽症的可能性。干槽症主要是由于拔牙后口腔细菌感染引起的,而明胶海绵主要用于暂时封闭创口,但并不能完全防止感染的发生。因此,即使使用了明胶海绵,仍然存在发生干槽症的风险。建议患者定期复诊,监测伤口愈合情况,并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和镇痛药物以减少感染风险。如果在拔牙过程中损伤了邻近组织或软硬骨结构,可能导致术后出现感染、疼痛等问题,增加干槽症发生的概率。在拔牙后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刷牙过于用力,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同时还要调整饮食习惯,尽量食用温凉、柔软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热食物,以免引起疼痛或影响伤口愈合。

问:拔牙后没放明胶海绵可以好吗

答:拔牙后没放明胶海绵一般是可以好的。未放置明胶海绵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软组织损伤,促进愈合。虽然可能会引起轻微的局部出血,但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为口腔是一个有较强修复能力的部位,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理机制进行修复。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影响伤口愈合或诱发感染。拔牙后应避免触碰伤口以防感染,并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进食过硬或过热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

问:拔牙后明胶海绵掉了会得干槽症吗

答:明胶海绵提前掉落可能会增加干槽症的风险。明胶海绵主要用于辅助止血,其提前掉落可能导致局部血管暴露,增加感染风险,从而诱发干槽症。干槽症通常发生在拔牙后2-3天,表现为剧烈疼痛、口腔异味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处理。除了明胶海绵外,还可能因为食物残渣堆积或不正确的口腔卫生导致细菌滋生而发生感染,进而引发干槽症。在拔牙术后,应避免触碰伤口,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以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其他并发症征兆,应及时回诊接受专业评估与治疗。

问:拔牙后明胶海绵掉了要放回去吗

答:拔牙后明胶海绵掉了不需要刻意放回去。明胶海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在体内会逐渐被分解为氨基酸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将其放回。若明胶海绵掉落时出现持续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应立即就医处理。如果患者在明胶海绵掉落的同时出现了持续性的出血或者其他并发症,则需要及时就医,并且将明胶海绵放回原位。术后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刷牙或漱口过于用力,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建议食用软食或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问:拔牙后海绵明胶露出来了还会吸收吗

答:海绵明胶暴露后通常不会被吸收,需要及时处理以防止感染和促进愈合。海绵明胶是一种常用的止血材料,通常用于覆盖创面以压迫止血,其本身不具有细胞因子活性,不能被机体吸收。因此,暴露的海绵明胶会持续存在,不会被身体利用和吸收。如果不及时处理,暴露的海绵明胶可能会导致感染和炎症反应,因此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处理。如果患者在术后发现有异常出血、疼痛加剧等情况时,应立即返诊。此外,建议患者在术后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刷牙时触碰伤口,并且不要咀嚼硬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问:拔牙后垫的明胶海绵会不会掉

答:明胶海绵通常不会掉落,因为它们会与周围组织黏附并逐渐被吸收。明胶海绵在拔牙后用于压迫止血和保护伤口,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会被逐渐分解和吸收,因此不会像传统棉球一样自行掉落。但为了确保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风险,建议患者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术后护理,如按时漱口、避免进食硬质食物等。如果出现局部疼痛加剧或伴有发热等症状,则可能是明胶海绵移位导致的炎症反应,需及时就医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避免触碰或吸吮伤口处以防止明胶海绵过早脱落,并且在恢复期间保持口腔卫生,以免引起感染。

问:拔智齿明胶海绵多久可以吸收

答:拔智齿后明胶海绵一般在5-7天可以吸收,但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以及日常护理来决定。明胶海绵是一种无机胶状物质,主要成分是明胶、海藻酸钠等,具有止血、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在拔完智齿后,患者牙龈部位会有一定的创伤,会出现出血、疼痛等症状。如果患者体质较好,日常护理得当,一般在5天左右就可以吸收。但如果患者体质较差,而且日常护理不当,则明胶海绵吸收的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需要7天左右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吸收。在拔完智齿后,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刺激伤口,影响伤口的愈合。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恢复。如果患者在拔完智齿后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上一个:注射用阿奇霉素(派奇)

下一个:神威牌丹葛舒欣软胶囊

相关药品:

药品分类 [全部]
疲劳
感冒
腹胀
乏力
便秘
疼痛
高血压
咳嗽
湿热
关节痛
心绞痛
流感
头痛
扁桃体炎
失眠
气管炎
眩晕
鼻塞
糖尿病
头晕
贫血
硬化
尿道炎
月经不调
口舌生疮
胃炎
冠心病
鼻炎
气滞
肝炎
肺炎
宫颈炎
糖尿
心悸
上呼吸道感染
2型糖尿病
衰弱
瘙痒
痛经
阴道炎
胀痛
胸闷
耳鸣
绞痛
胆囊炎
咽痛
肠炎
神经衰弱
软组织感染
抑郁
瘀血
蜂窝组织炎
目赤
湿疹
动脉硬化
慢性肝炎
前列腺炎
溃疡
肾病
骨关节炎
过敏
胃溃疡
皮肤软组织感染
消化不良
喘息
呕吐
痉挛
结膜炎
淋病
风湿性关节炎
痢疾
嗳气
下呼吸道感染
附件炎
健忘
咽炎
膀胱炎
扭伤
支气管炎
高脂血症
气短
荨麻疹
偏头痛
营养不良
麻疹
腰膝酸软
伤风
热感冒
喉炎
白细胞减少
结核病
食欲不振
脓肿
脓疱
高血脂
舌生疮
神经痛
流行性感冒
肾炎
中耳炎
口渴
白血病
风热感冒
耳聋
创伤
盆腔炎
口干
带状疱疹
急性支气管炎
恶寒
伤口感染
慢性胃炎
利尿
十二指肠溃疡
湿痹
泌尿系统感染
肝损伤
肺结核
水肿
败血症
牙龈肿痛
急性扁桃体炎
尿路感染
肝硬化
黄褐斑
疱疹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抽搐
咽喉炎
血虚
胸痹
绝经
脑血栓
腹腔感染
吞酸
乳腺癌
胁痛
抑郁症
哮喘
恶心
自汗
无力
皮肤瘙痒
慢性支气管炎
前列腺增生
过敏性鼻炎
乳腺炎
心力衰竭
细菌感染
脑膜炎
慢性咽炎
复杂性尿路感染
骨质疏松
支气管哮喘
脾虚
肿胀
多梦
湿热下注
佝偻病
肾盂肾炎
咳痰
原发性高血压
疲乏
坐骨神经痛
皮炎
脊柱炎
缺铁性贫血
淋巴瘤
中风
气滞血瘀
紫癜
骨质增生
骨痛
头昏
麻痹
尿频
肌肉酸痛
食欲减退
多饮
小儿感冒
白带
瘙痒症
厌食
溶血
慢性浅表性胃炎
热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