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

红霉素

处方药物

英文名:Erythromycin
主治:白喉  肠炎  结膜炎  淋病  梅毒  湿热  软组织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药品说明书:

  •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红霉素
    英文名称:Erythromycin
    汉语拼音:Hongmeisu

  • 【成份】

    红霉素

  • 【适应症】

    适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新生儿结膜炎、婴儿肺炎、生殖泌尿道感染(包括非淋病性尿道炎)、军团菌病、白喉(辅助治疗)及白喉带菌者、皮肤软组织感染、百日咳、敏感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咽峡炎、李斯德菌感染、风湿热的长期预防及心内膜炎的预防、空肠弯曲菌肠炎,以及淋病、梅毒、痤疮等

  •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1g~2g/日;儿童每日30mg~50mg/kg,分3~4次。静注或静滴可用乳糖酸红霉素(Erythromycin Lactobionate),成人1g~2g/日;儿童每日20mg~30mg/kg,分2~3次。

  •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胃绞痛、口舌疼痛、胃纳减退等,发生率、反应与剂量大小有关。 2.过敏反应:可有荨麻疹及药物热。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为0.5~1%。 3.肝脏损害:可引起肝脏损害,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出现黄疸等。

  • 【注意事项】

    1.红霉素为抑菌性药物,给药应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以保持体内药物浓度,利于作用发挥。 2.该品在酸中不稳定,能被胃酸破坏,若服用药粉,则受胃酸破坏而发生降效,故应整片吞服,亦有认为即使吞服片剂也应同时服用抑酸剂碳酸氢钠,如服用肠溶片则不必。幼儿可服用对酸稳定的酯化红霉素。 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品易耐药。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 【贮藏】

    密封防潮

  • 【规格】

    -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41020517

  •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河南新乡华星药厂
    企业简称:河南新乡华星药厂

医师专业问答:

问:疟疾的预防可以用青霉素吗

答:青霉素不能用于预防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而青霉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因此,青霉素对疟疾的预防无效。由于青霉素无法杀死或抑制疟原虫,使用青霉素并不能预防疟疾。对于预防疟疾,应采取其他措施如使用抗疟药物、避免蚊虫叮咬等。在高风险地区旅行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物等。

问:霉菌性阴道炎用硝呋太尔制霉素可以吗

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呋太尔制霉素可以有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念珠菌等霉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主要症状包括白带增多、瘙痒等。硝呋太尔制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从而缓解症状。因此,对于确诊为霉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呋太尔制霉素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硝呋太尔制霉素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阴道刺激感、灼热感等。此外,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在使用硝呋太尔制霉素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和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问:氯霉素治疗细菌感染吗

答:氯霉素可以治疗某些特定的细菌感染,但需注意其副作用和使用限制。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因此,它对某些特定的细菌感染有效,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氯霉素对其他类型的细菌可能无效,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在使用氯霉素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导。

问:金霉素眼膏可以治疗湿疹吗

答:金霉素眼膏不适用于治疗湿疹,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引起其他皮肤问题。金霉素眼膏主要针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问题,而湿疹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因此,金霉素眼膏并不适用于治疗湿疹。湿疹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来缓解炎症和瘙痒。如果患者误用金霉素眼膏治疗湿疹,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过敏反应等不良后果。对于湿疹患者,应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应咨询医生开具适合的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药膏进行治疗。

问:金霉素和红霉素的作用一样吗

答:金霉素和红霉素虽然都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金霉素和红霉素都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它们的化学结构略有不同,因此作用机制也存在差异。金霉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而红霉素则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来达到杀菌效果。由于结构上的差异,金霉素和红霉素对某些细菌的敏感性有所不同。金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红霉素则对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更为有效。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不确定哪种药物更适合,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问:接触性皮炎可以涂罗红霉素软膏吗

答:接触性皮炎不建议涂罗红霉素软膏,因为其主要针对细菌感染,并不适合非细菌性的炎症反应。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炎症反应,通常由皮肤与外界物质接触后引起的过敏反应引起。罗红霉素软膏主要针对细菌感染,对于非细菌性炎症如接触性皮炎并不适用。因此,使用罗红霉素软膏并不能有效治疗接触性皮炎。罗红霉素软膏中的成分可能刺激皮肤,加重接触性皮炎的症状。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对后续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轻度的接触性皮炎,可以尝试使用温和的皮肤清洁剂和保湿霜。严重或持续不愈的病例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其建议进行治疗。

问:红霉素软膏儿童能用吗

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红霉素软膏是安全的。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儿童能用红霉素软膏取决于其具体病情和感染类型。如果儿童有相应的感染症状,且对红霉素不过敏,可以使用。但需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长期或滥用。儿童皮肤较薄且易过敏,因此在使用前应进行皮试以确保无过敏反应。此外,长期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产生,影响治疗效果。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和药物反应。

问:红霉素软膏能治包皮炎吗

答:红霉素软膏可以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包皮炎,但需注意区分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针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包皮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其中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因此,红霉素软膏可以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包皮炎。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包皮炎是由真菌感染或过敏反应引起的,则红霉素软膏可能无效。此外,在使用红霉素软膏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避免过度使用或长期使用。对于包皮炎患者,除了使用红霉素软膏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善,如勤换内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等。

问:红霉素软膏鼻炎可以涂鼻子里面吗

答:红霉素软膏不适用于治疗鼻炎,也不建议涂抹在鼻子内部。红霉素软膏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对鼻炎的治疗作用有限。涂抹在鼻子内部可能会刺激黏膜,导致不适或不良反应。过敏性鼻炎通常由过敏原引起,使用红霉素软膏并不能消除过敏原。而细菌性鼻炎则需要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对于鼻炎患者,应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过敏性鼻炎可使用抗组胺药或鼻用皮质类固醇;细菌性鼻炎则需使用抗生素。

问:肚脐炎症红霉素软膏管用吗

答:肚脐炎症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可能有效,但需注意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并配合其他预防措施。肚脐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因此,红霉素软膏可能对肚脐炎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具体是否适合使用红霉素软膏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如果炎症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如真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则红霉素软膏可能无效甚至有害。在使用红霉素软膏前,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嘱。同时,保持肚脐区域清洁干燥也是预防和治疗肚脐炎症的重要措施。

上一个:龟芪参口服液

下一个:血复生片(糖衣片)

相关药品:

药品分类 [全部]
疲劳
咳嗽
便秘
流感
疼痛
心绞痛
硬化
贫血
失眠
糖尿病
头痛
糖尿
乏力
腹胀
衰弱
扁桃体炎
气管炎
湿热
感冒
月经不调
关节痛
高血压
心悸
过敏
宫颈炎
尿道炎
肺炎
阴道炎
骨关节炎
溃疡
湿疹
上呼吸道感染
目赤
慢性肝炎
冠心病
肠炎
软组织感染
消化不良
胀痛
附件炎
神经衰弱
胃炎
头晕
痛经
气滞
麻疹
肝炎
绞痛
咽痛
瘀血
风湿性关节炎
2型糖尿病
荨麻疹
膀胱炎
眩晕
神经痛
下呼吸道感染
鼻炎
脓疱
痢疾
咽炎
呕吐
瘙痒
湿痹
肺结核
皮肤软组织感染
淋病
伤口感染
脓肿
偏头痛
十二指肠溃疡
结膜炎
腰膝酸软
喉炎
口干
喘息
健忘
风热感冒
耳鸣
乳腺癌
蜂窝组织炎
前列腺炎
抑郁
营养不良
白细胞减少
舌生疮
肾病
痉挛
流行性感冒
心力衰竭
无力
热感冒
口舌生疮
气短
急性扁桃体炎
中耳炎
急性支气管炎
带状疱疹
盆腔炎
胆囊炎
白血病
胸闷
咽喉炎
尿路感染
扭伤
骨质疏松
食欲不振
血虚
黄褐斑
鼻塞
肝硬化
动脉硬化
利尿
恶寒
哮喘
胃溃疡
水肿
复杂性尿路感染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炎
口渴
肝损伤
肿胀
绝经
脑血栓
佝偻病
咳痰
泌尿系统感染
高脂血症
皮肤瘙痒
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创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牙龈肿痛
结核病
慢性咽炎
紫癜
自汗
嗳气
恶心
原发性高血压
瘙痒症
腹腔感染
湿热下注
骨痛
气喘
疲乏
伤风
慢性胃炎
吞酸
耳聋
疱疹
坐骨神经痛
中风
高血脂
拉肚子
皮炎
败血症
缺铁性贫血
白带
脾虚
溶血
肾炎
小儿感冒
胸痹
角膜炎
热咳
痛风
气滞血瘀
口苦
肝癌
尿频
淋巴瘤
免疫缺陷
皮肤病
血热
厌食
肾虚
抑郁症
流鼻涕
脑膜炎
头昏
粉刺
骨质增生
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