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香烯乳状注射液

榄香烯乳状注射液

处方药物国家医保目录(乙类)

英文名:Camphor、Menthol and Metluyl Salicglate Cream
主治:白血病  淋巴瘤  乳腺癌  皮肤癌  脑瘤  腹腔积液  骨转移

药品说明书:

  •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榄香烯乳状注射液
    英文名称:Camphor、Menthol and Metluyl Salicglate Cream
    汉语拼音:Lanxianɡxi Zhusheye

  • 【成份】

    本品化学名称为:-榄香烯混合液。

  • 【性状】

    本品为乳白色的均匀乳状液体。

  • 【适应症】

    临床上对恶性胸、腹腔积液、脑瘤、呼吸道和消化道肿瘤多用于一线治疗,妇科肿瘤、乳腺癌、皮肤癌、骨转移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多用于二线治疗。

  • 【用法用量】

    1 胸腔注射:用套管针(闭式)引流尽量放尽胸水后,先注入2%的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或适量以控制住疼痛,再按200-300mg/m2体表面积的剂量注入胸腔。注药后,嘱患者多次改变体位,以增大药液接触面积,1-2次/周,2周为一疗程。
    2 腹腔注射:尽量抽尽腹水,先注入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注射液5-10ml或适量和5-10mg地塞米松以控制住疼痛,再按300-400mg/m2,用250ml生理盐稀释后,缓缓向腹腔内滴注,滴注速度视患者耐受能力而定,注药后应让患者变换体位,用药1-2次/周,2周为一疗程。
    3 静脉注射:每日1次,400-600mg/次,15天为一疗程。采用锁骨下深静脉插管给药最佳,若无条件应选取较粗静脉血管,两臂交替使用,最好使用套管针。先用250ml生理盐水打通静脉通路,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可于第1-5天加5-10ml地塞米松,走小壶冲入,然后将本品稀释于300-400ml生理盐水冲洗血管。
    4 口服给药:100-200mg/次,3次/日。餐前半小时服用。食管癌、胃癌应小口吞咽,以利药液接触患处。
    5 介入给药:文献报导榄香烯乳主要用于肝癌、肺癌、头颈肿瘤、胃癌、食管癌的介入治疗。治疗方法有:灌注、栓塞、埋入PCS等。由于靶血管位置及方法的不同,剂量在400-100ml/次,1-15次/月,若介入剂量小于4次/月,推荐同时静脉给药200-500mg/天。
    6 膀胱灌注:用于蒂胱癌手术前后的新辅助化疗,于术后第十天始,经导尿管注入榄香烯乳300mg,加2%利多卡因10ml作膀胱灌注,每30分钟翻转体位(仰、卧、左右侧位)至二小时后排尿,每周二次,连续6周。继后每月一次直至一年,防止复发转移。用于晚期膀胱癌支持治疗参照前术给药方法。
    7 直肠灌注:用肛管或导尿管灌注200mg,每日1-2次,保留灌肠2小时,10天一疗程。
    8 局部瘤体注射:先用利多卡因等局麻药对瘤体多点注射(注意局麻药的浸润面应完全)3-5分钟后,再视瘤体大小多点注入本品50-75mg/次,用药量及次数视不同情况由主管医士掌握。

  • 【不良反应】

    部分病人用药后可有静脉炎、发热、局部疼痛、过敏反应、轻度消化道反应。

  • 【禁忌】

    高热病人、胸腹水合并感染的患者慎用。

  • 【注意事项】

    1.本品对血小板减少症,或有进行性出血倾向者应慎用 2.部分病人初次用药后,可有轻微发热,多在38℃以下,于给药之前30分钟口服强的松或解热镇痛药可预防或减轻发热; 3.本品腔内注射时可致少数病人疼痛,使用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局麻药,可减轻或缓解疼痛,使病人能够耐受。

  • 【药物相互作用】

    与放疗或其他化疗药物及生物反应调节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合用加温疗法有协同作用。

  • 【药理作用】

    榄香烯乳是从姜科植物温郁金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为降低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能力,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药理实验表明,腹腔注射榄香烯乳对肿瘤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药还能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使肿瘤细胞破裂,可以改变和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诱发和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本品毒副作用较小,对正常细胞和周围白细胞影响较小。静脉注射LD50为(270.07±18.93)mg/kg,口服LD50大于5g/kg。常用量对小鼠无致畸致突变作用。

  • 【贮藏】

    遮光,密闭阴凉处保存。

  • 【规格】

    5毫升:25毫克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10960115

  •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大连华立金港药业有限公司
    企业简称:金港药业

医师专业问答:

问:榄香烯乳状注射剂的作用功效

答:榄香烯乳状注射剂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榄香烯。该药物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抗氧化等作用功效。1.抗肿瘤:榄香烯乳状注射液中的榄香烯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多种癌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提高免疫力:榄香烯乳状注射液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3.促进血液循环:该药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4.抗氧化:这个药物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5.其他:此外,还可以用于缓解疼痛、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

问:榄香烯乳状注射剂的作用功效

答:榄香烯乳状注射剂对肺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有较强的疗效。还可以减少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也可以用于腔内化疗和癌性腹水的治疗。有些患者可能有局部疼痛、过敏反应和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结合其他化疗药物和生物反应调节剂,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不同症状有效,并能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

问: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的作用是什么?

答: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的作用主要包括镇静催眠、抑制喉反射、抑制循环系统和协同作用。1、镇静催眠: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由于丙泊酚乳剂注射是一种短期静脉麻醉剂,因此该药物的应用可增加患者的氯离子传导。大剂量应用丙泊酚乳剂注射液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供应、生产和销售,从而达到镇静催眠的效果。该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2、咽反射抑制: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可以抑制咽反射,因此使用该药物可以帮助进行插管,有效避免喉痉挛。3、循环系统抑制:丙泊酚乳剂注射液也能抑制循环系统。使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作为全身麻醉诱导剂时,患者的耗氧量、血压、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肌血透都会下降,患者的心率不会有任何异常变化。4、协同作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起到协同作用,但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的镇痛作用相对较弱。丙泊酚乳状注射液通常与止痛药一起使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可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与常用的术前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吸入麻醉剂和镇痛剂联合使用。作为一种辅助全身麻醉的区域麻醉技术,所需剂量较低。丙泊酚乳状注射液是一种新型麻醉剂。其主要适应症包括麻醉维持、麻醉诱导和危重病人镇静。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术后呕吐、恶心发生率低、恢复功能改善快等优点。因此,该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了解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的基本功效作用之外还要注意了解掌握该药物的一些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正确的用法用量。

问:榄香烯注射液的毒副作用大么?

答:患者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榄香烯乳是从姜科植物温郁金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为降低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能力,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药理实验表明,腹腔注射榄香烯乳对肿瘤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问:榄香烯注射液

答: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虫草、猪苓、明党参、知母、片姜黄、制南星、山萸肉、木瓜、仙茅、制半夏、补骨脂、独活、石菖蒲、仙鹤草、大蓟、山奈、枸杞子、薏苡仁、地榆、白前、丹皮、射干、当归、土鳖虫、青黛、肉桂、苦参、金精粉、葫芦巴、白癣皮、赤芍、山豆根、远志、泽泻、金银花、乌术粉、制鳖甲、连翘、紫草、桃仁、三七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对肺癌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其功效能在短期内缩小肿块、控制转移扩散、减轻痛苦、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问:榄香烯注射液注意什么

答: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建议少吃生冷食品,冷饮,特别是冰。由于生冷食品是寒性食品,寒与湿互结,就会导致泻肚、腹痛等病症,会直接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损伤脾胃。所以治疗患者应当尽力少吃饮。

问:癌症晚期能用榄香烯注射液吗

答: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也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包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慢性的炎症等,以及家族遗传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晚期的恶性肿瘤,治疗主要是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上述的榄香烯属于中成药制剂,也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辅助使用的。

上一个: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怡诺思)

下一个:痛风舒片(绿金子)

相关药品:

药品分类 [全部]
疲劳
感冒
腹胀
乏力
湿热
咳嗽
高血压
疼痛
便秘
心绞痛
流感
失眠
关节痛
头痛
鼻塞
扁桃体炎
眩晕
糖尿病
气管炎
贫血
尿道炎
硬化
头晕
鼻炎
肺炎
月经不调
肝炎
糖尿
上呼吸道感染
气滞
衰弱
瘙痒
冠心病
胃炎
宫颈炎
口舌生疮
心悸
耳鸣
2型糖尿病
胆囊炎
痛经
神经衰弱
胸闷
胀痛
前列腺炎
阴道炎
肠炎
咽痛
绞痛
湿疹
软组织感染
目赤
溃疡
咽炎
动脉硬化
消化不良
蜂窝组织炎
健忘
慢性肝炎
抑郁
淋病
皮肤软组织感染
过敏
瘀血
骨关节炎
下呼吸道感染
气短
麻疹
喘息
呕吐
膀胱炎
痢疾
结膜炎
肾病
食欲不振
附件炎
风湿性关节炎
痉挛
荨麻疹
支气管炎
扭伤
嗳气
脓肿
风热感冒
胃溃疡
偏头痛
腰膝酸软
白细胞减少
伤风
口渴
营养不良
盆腔炎
流行性感冒
神经痛
热感冒
喉炎
舌生疮
脓疱
肾炎
高脂血症
创伤
高血脂
败血症
急性支气管炎
肝损伤
白血病
中耳炎
口干
结核病
水肿
牙龈肿痛
带状疱疹
伤口感染
黄褐斑
腹腔感染
慢性胃炎
耳聋
无力
肝硬化
肺结核
十二指肠溃疡
利尿
恶寒
疱疹
类风湿性关节炎
尿路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
泌尿系统感染
抽搐
湿痹
脑血栓
慢性支气管炎
绝经
血虚
胸痹
咽喉炎
乳腺癌
哮喘
过敏性鼻炎
恶心
皮肤瘙痒
脑膜炎
多梦
抑郁症
胁痛
骨质疏松
心力衰竭
自汗
脾虚
吞酸
前列腺增生
细菌感染
乳腺炎
复杂性尿路感染
慢性咽炎
咳痰
原发性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肿胀
疲乏
湿热下注
中风
头昏
佝偻病
肾盂肾炎
缺铁性贫血
淋巴瘤
脊柱炎
气滞血瘀
坐骨神经痛
溶血
紫癜
骨质增生
皮炎
骨痛
小儿感冒
肝癌
食欲减退
麻痹
尿频
白带
瘙痒症
肌肉酸痛
厌食
多饮
慢性浅表性胃炎